微信扫码

  • 18771990845

2026年超长期特别国债申报启动,两新两重领域迎来政策红利

分享到:
点击次数:51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10:57:09 打印此页 关闭

导语:

国家发改委已正式下发2026年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申报通知,要求各省市在10月24日前完成报送工作。 对于企业来说,实际申报窗口期更短,因为区县一级审核预计在10月9日左右就会截止

此次国债资金规模达1.8万亿元,继续聚焦“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和“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领域。




图片

政策新变化:先定项目再给预算,申报更趋精准

2026年超长期特别国债申报迎来一项关键调整:“先有项目再有预算”。 这意味着国家将先确定支持的项目清单,再根据清单安排资金预算,从而强化项目与资金的匹配度,避免资金盲目分配和闲置浪费

与2025年相比,2026年特别国债发行规模增长了12.5%,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 这些资金将精准投向国家重大战略和设备更新领域,特别是符合“两重两新”方向的项目。

在资金匹配规则上,中央财政资金占比从60%降至50%,地方配套资金需相应提高至30%-40%,剩余部分允许通过政策性银行绿色信贷补充。 单个项目最高支持额度也从5亿元调整为3亿元,但AI+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可突破此限制




图片

支持方向:新增三大领域,国产化率成硬指标

2026年特别国债在传统支持领域基础上,新增了三大设备更新方向:安全生产、电子信息和大规模设备更新

  • 安全生产领域支持矿山智能监测系统、化工防爆设备等项目

  • 电子信息领域重点支持6G实验室原型机研发等前沿技术

  • 设施农业领域则涵盖智能温室光控系统等现代农业装备


这些新增领域有明确的技术指标要求,如矿山监测系统预警准确率需≥95%,6G原型机需覆盖240GHz-300GHz频段等。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新增领域项目要求核心设备国产化率不低于85%。 这一要求旨在推动关键技术自主可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仍是支持重点,石化、化工、有色、建材(不含水泥、平板玻璃)、机械、汽车零部件、纺织、轻工(不含粮油加工)、医药(含医疗器械)、金属非金属矿(含勘探)等十大行业的技术改造项目均可申报。




图片

申报门槛:项目状态与手续缺一不可

想成功申报2026年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必须满足一系列基础条件。项目状态是在建或即将开工,投资进度为0%的未开工项目或投资完成超过80%的项目都不符合条件

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需达到2000万元及以上,且不能是新建项目(原厂搬迁、异地新建都不行),更不得涉及房地产、楼堂馆所建设

项目手续齐全性是另一个关键审核点。项目必须备齐核准/备案、环评、用地、规划、节能、安评等手续。 如果某些手续确实无法及时取得,需要提供详细的说明文件。

禁止重复申报是硬性规定。已获得中央财政资金支持或正在申报其他发改委资金的项目不符合条件。 项目单位需确保申报项目的唯一性,避免因重复申报被否决。


【明确否决条件】

图片




图片

材料准备新要求:碳减排测算成必修课

2026年申报材料要求更为严格,新增了几项关键内容。新旧设备能效对比表需附第三方检测机构(具备CMA资质)出具的近6个月能效检测报告,清晰体现新设备能效提升比例。

淘汰设备处置承诺书需明确淘汰设备报废时间(需在国债资金到位后1年内完成)、处置途径,并承诺“不闲置、不转售”

最引人注目的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需新增“碳减排测算”章节,使用国家发改委认可的核算工具,量化项目更新后每年的碳减排量。 这一要求顺应了“双碳”目标趋势,确保项目贡献于绿色发展。

资金拼盘方案也需要更加明确,要区分超长期国债资金、地方配套资金、绿色信贷、企业自有资金的使用范围,建立 “分账户管理+专款专用”机制。


【时间节点】

图片




图片

申报流程:线上线下双线进行,时间节点要紧盯

超长期特别国债申报采用线上线下双线进行的方式。 项目单位需通过互联网登录“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http://kpp.ndrc.gov.cn)进行线上填报,同时提交纸质材料至当地发改委。

填报过程需依次录入项目基本信息、投资情况、前期工作等内容。 特别要注意项目代码必须与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完全一致,否则无法通过审核。

时间节点是申报成功的关键因素。虽然国家层面截止日期是10月24日,但考虑到项目需要经过区县、地市、省级层层审核,企业实际准备时间非常紧张。

工业设备更新专项省级申报预计在国庆假期后(10月9日)截止,相关企业应优先准备这类项目的材料




图片

成功策略:对接主管部门与精准定位

面对紧张的申报窗口期,企业应采取几项关键行动。主动与当地发改委、工信局等主管部门对接,获取地方配套资金落实方案和申报具体要求

精准定位申报领域至关重要。企业应结合自身项目特点,选择最适合的申报方向:工业设备类突出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战略基建类强调与国家规划衔接;新兴产业类提供专利证明、产学研合作协议等补充材料。

对于新增的安全生产、电子信息、设施农业等领域,由于竞争相对较小且政策倾斜明确,值得企业优先考虑。 申报时可在首页标注“本项目属于2026年新增XX领域”,突出政策契合度。

材料编制方面,建议在申报书首页清晰标注项目核心优势,设备参数对比采用可视化表格,政策依据部分列明具体文件名称及条款。 同时,确保所有审批文件在有效期内,投资金额在不同文件中保持逻辑一致





结语

10月9日可能是许多区县层面的实际截止日期。这意味着企业仅有一到两周的时间完成材料准备、层级上报和地方审核

项目申报的核心原则可概括为“先批后建、先淘后买、先库后书、先钱后补”。手续未获批,勿动工;未淘汰旧设备,勿买新设备;项目先进入当地项目储备库,再写资金申请报告;企业先投入自有资金,再申请补贴。

抓住这次政策机遇,意味着为企业未来几年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网站发文最后入图01.jpg

免责声明: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上一条:三个爆火且长红文旅项目的底层逻辑 下一条: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